一、請由網路上搜尋性別相關的新聞,並找出其中兩篇你想要與同學討論的性別新聞,並請說明原因。
師反同性婚 竟要學生連署
「此舉不當」校方要求撕連署書 2013年09月28日
【蔡永彬╱台北報導】台北市立大學有學生向《蘋果》投訴指出,該校通識課「婚姻與家庭」教師佘玉珠上課播放反同性婚姻影片,並要學生連署反同性婚姻。該校通識中心主任陳滄海證實此事,要求佘玉珠下周向學生完整說明想法,並撕掉連署書,但暫不解聘。性別團體批佘此舉非常不恰當,對學生也不公平。
佘玉珠的連署書從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取得,宣稱維護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婚姻價值,反對同性婚姻及《民法》多元成家修正草案。投訴學生說,佘反對立場堅決,有些學生為難但仍簽名,質疑教兩性課程的老師應更能接納多元性別及弱勢群體,卻用連署書反對自己無法接受的事物。
陳滄海約談佘玉珠和3名學生後,佘承認支持「異性為主的婚姻」,但強調沒強迫連署,全班40多人僅十幾人連署。
不影響學生成績
陳轉述表示,佘誠懇地向他道歉,他要求佘下周上課時向全班澄清理念,說明此事不影響成績,還要當眾撕掉連署書,以免學生疑慮。記者昨無法聯繫上佘,不知其回應。
陳滄海說,佘玉珠在該校兼課十幾年,受學生歡迎。但他也指出佘「犯了好幾個錯」,不能這樣鼓吹理念,有性別歧視疑慮,也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未來該校通識教育委員會討論時,會將此事列為是否續聘佘的考量。北市教育局表示大學有學術自由,會請北市大加強督導並交調查報告。
性別人權協會祕書長王蘋指出,佘玉珠找學生連署,涉及濫用教師權力,對學生造
成壓力,老師不能這樣要求學生。
小強:我是男生 我的性別標註X 2013-10-01
【記者李威撰專訪】擁有澳洲公民身分的溫澤仁,頂著一頭俐落短髮,全身散發陽光氣息。一眼望去,壓根兒就不會想到,原來他的人生小秘密,就藏在那本小小的澳洲護照裡。在多元性別的真實世界,如不摘下非男即女的眼鏡,你可能永遠看不清為何溫澤仁護照性別欄位標註的是「X」。
溫澤仁今年35歲,朋友習慣叫他小強,香港出生,14歲與父母移民澳洲,直到大學畢業,才返回香港生活,在媒體業從事幕後工作。
從小就想當個男孩子的他,在成長發育過程中,對自我的身體感到混亂與不自在。20多歲的時候,曾因喜歡一名女生而懷疑自己是否為同性戀,然而內心的聲音卻告訴他:情況似乎不是如此。
直到3年前,因為讀了椿姬彩菜的《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才清楚確立自己的性別認同。當時他很驚訝,除了書中主角是男變女之外,兩人從小到大竟有如此相似的心路歷程。那時起,小強意識到自己是所謂的跨性別異性戀者。
「要是我是一個男生...」
小時候,他經常問自己:「要是我是一個男生,我會XXXXX。」對他而言,所有人生的想像,都建立在「我是男生」的前提上;自己的女性身體,從未給他任何意義與想法。
小強心中一直住了個男孩子。他希望自己可以像男生一樣,在人群當中灑脫地褪去上衣,夏天穿件泳褲就能跳進游泳池。但是,胸部的存在,限制他所渴望的男性表達方式。
他說,有些東西感覺就是多出來的:「從發育期開始,對它感到不自在。無論穿多少衣服,只要被看出身形,就像是沒穿衣服一樣。」究竟是甚麼原因,讓他無法面對自己的身體,以前的小強也是懵懵懂懂。
手術後終於自由自在
跨性別的認同確立以後,小強先是使用荷爾蒙,後來告知家人想要動手術的念頭,父母當下沒有太大的反應,父親只是要他好好想清楚。在家人陪同就醫時,他才明瞭,原來家人的內心也經歷過萬般掙扎。
經過一番慎重的考慮,小強終於在去年12月完成平胸手術。現在,他不僅滿足脫上衣游泳及曬太陽的願望,與家人的相處也十分融洽,哥哥的小孩也學會改口叫他叔叔。
至於下半身,出於健康的顧慮,小強沒有手術的打算。對他而言,他曉得自己不喜歡身體凸出來的部位,但對於本來就沒有的東西,自己也無從想像。
發育中的孩子求知若渴
小強現在是香港跨性別支援團體「跨性別資源中心」(TGR)的成員,該組織提供跨性別族群專業的支援服務,從事輔導及熱線工作。小強過去有幾次機會,受邀至中學的通識課程,與學生們分享跨性別故事。
小強說,學生父母對於性別議題特別敏感,往往不大願意談論,學校老師也未必是適合的討論對象。但同時他又發現,發育期的孩子,身心正處於萌芽階段,對於性別問題其實有特別強烈的求知慾。好不容易因為通識課有機會見到跨性別現身說法,台下學生對議題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比較澳洲與香港兩地,小強認為,澳洲因為人與人之間有較大的空間,無論種族或性別都抱持較為尊重多元的態度。香港則因空間狹小,與鄰人、同事有過多的密集互動,人際相處較容易發生摩擦。
只能在男/女間做抉擇?
早在2011年,澳洲就在性別欄位增加X的選項,但適用對象僅限於生理上的陰陽人。對跨性別而言,當時主要的變革在於取消手術作為變更證件性別的必要規定,只要提出醫師證明即可變更,但選項依舊只有男、女,無法選擇X。
澳洲今年7月1日開始生效的新規定,則是開放所有澳洲國民只要提出醫師證明,即可將性別更改為X。而所謂的X,包含性別不明(indeterminate)、雙性(intersex)或未指定性別(unspecified)。
不過,小強的認同是男性,澳洲護照也可以更改為男性,但他卻選擇登記「X」。一方面,他不想否定自己的過去;另一方面,現在的身體有一部分仍是女性。但他也特別提到,在男/女之間做抉擇,豈不等同於接受社會所給予的性別二元框架?
澳洲規定展現尊重
除此之外,登記X的好處,就是比較方便跟別人解釋。如果證件標示為男性,未來卻被發現原本是女性時,似乎讓人產生一種「被欺騙」的感覺。但無論如何,在小強看來,澳洲的新規定展現的是對跨性別的尊重。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今年5月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性別認同障礙疾患」(Gender Identity Disorder)已改名為「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雖然名稱變得更加友善,但性別不一致仍舊是心理疾病。
至於香港,「性別認同障礙」被視為精神疾病,因此一切變性手術的費用全免。另外,精神疾病在香港可領傷殘津貼,月領港幣1,450元。但若要更改身分證件的性別,女性轉男性者,必須切除子宮、卵巢及建立陰莖;男性轉女性者,必須切除陰莖、睪丸及建立陰道。這也就是為什麼小強的香港身分證件,至今仍將他標註為「女性」的原因。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3801
之所以選擇這兩篇新聞是因為,很多人對於自己所不能接受的事物大多採取反對的態度,就好比第一個新聞一樣,每個人都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但是卻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別人,我們可以尊重他的想法,卻不能接受他的做法。同性婚姻是現在的社會上重要的議題之一,有人贊成,有人反對,但是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變性……等等,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多元的去看待這些事情,而不是一昧的去反對。而婚姻也是很多人都渴望的一件事情,到底同性之間的婚姻可不可以被承認?在國外已經有許多的國家都接受同性之間的婚姻,但是在台灣卻還沒有辦法,每一年也會舉辦的同志大遊行也多半是為了促成同性婚姻的法案,而在2006年也成立了同志婚姻法的草案,但卻遭到阻擋而沒有了消息,這在社會一直是個不斷的爭議,如果贊成了同志婚姻,那是不是也要同意同志們收養小孩,或是以人工生殖(代理孕母)的方式生小孩?社會又要怎麼去看待由兩個父親或是兩個母親所組成的家庭關係,是不是又會受到許多層面的挑戰?
而我自己個人是希望同志婚姻法能夠順利通過,因為一樣都是人,每個人都有愛的權利,那為什麼卻還要去區分同性戀以及異性戀之間的婚姻,現在的社會難道不會出現有小孩來自於同性戀的家庭嗎?我想一定有,只是少數或是沒有被發現而以,而同志大遊行一直不斷以來都在爭取的就是婚姻的權利,因為他們也渴望自己是能夠有一個「家」、有個歸屬的。
而之所以選第二篇新聞的原因則是因為,僅管到了現在的社會還是有許多人都會將性取向和性別認同掛再一起,甚至是搞混了,就像第二篇新聞一樣,他是一個女生,他的性取向是女生,但是他的性別認同一直以來都是男生,他是一位跨性別異性戀者,而非女同志,但是還是會有很多人會將這些所搞混。而之前也在和同學討論有關於第三性的定義,後來去查了一些相關的資料才明白第三性指是在生物方面,他可能同時擁有男女兩種性徵或性器官,或兩個都沒有,並不一定專指曾進行變性手術或者是易服人士。
而他之所以選擇到澳洲去是因為澳洲的開放和接受度比起香港來說更加的自由,而他的X代表的有性別不明、雙性或是為指定性別。或許也有很多人跟他一樣,既不想否定自己的過去,也不想非得在男女之間做選擇,更不想接受這個社會所給予的性別二元框架,所以選擇了這個「X」。
二、請回顧從小到大性別意識的形成,你的家庭、學校給你甚麼影響?請舉例說明。
從小到大家庭是我們第一接觸的地方,而學校才是第二個。雖然我們在學校老師說教導的性別平等,在家庭裡卻還是會有所謂的性別不平等,就好比爸爸從來都不會整理家裡,家裡一直都是媽媽在整理;學校一直告訴我們的性別平等之類的觀念,但是在學校也會發生性別歧視,同學之間的排擠和排斥,每次在分配打掃事物的時候男生都是搬東西之類比較需要立企的事情,女生比較多都是掃地之類比較輕鬆的事情。
雖然學校和家庭有時候還是會有很明顯的性別區分,但是我自己有時候也會想為什麼男生可以做的女生不行,女生可以的男生就不行,有時候都會覺得其實這些都是一樣的,為什麼還要特的的去區分男生和女生,會覺得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三、你認為性別不平等存在台灣社會嗎?就大學生的角度討論你的看法。
就算到了現在的台灣性別不平等依然存在,如果以前性別不平等是在表面顯現,現在可能化明為暗了。在台灣性別不平等一在都存在,職場上的、學校裡的、社會層面……等等,雖然我們都說台灣在進步,台灣的性別不平等有減少的趨勢,但是這是不是只是表面上的這樣,在職場上還是許多個工作都會有性別不平等的疑慮,從招募的性別、到懷孕之後的懷孕歧視、薪資的不平等,台灣還是有許許多多的性別不平等,或許不能只說台灣,而是全世界都是一樣的狀況。
為什麼台灣的性別不平等會一直存在,是不是我們沒有正確的教導方式?每一年都有很多的性別不平等事件發生,可能有性別歧視等等的問題,大家每一次都在強調性別不平等,但是要怎麼樣做才可以真正的落實性別平等的觀念?都說要消除歧視,那手先要做的就是要破除既定的刻板印象,因為刻板印象已經深深的存在在社會的每個角落,我們要做的事不是就是要先打破這個常規,接下來的教導才能夠更加的有用,而不會一直以來都是治根不治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