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影介紹

  台灣從單一族群幾十年間轉變為多種族的國際社會化,上一代傳統的價值觀和下一代極度個人主義的對立,對多數的家庭來說都在承受著這個世代的價值衝突。艾草這一代的母親是最大的轉折點。面臨選擇與接受的當下,開放一半的思想是充滿矛盾的,是否每個母親甚且每個人都面臨到自己人生的限制? 要如何勇敢的迎戰呢?

  吳艾草58歲,生長於保守排外的閩南村落,年輕時為了跟大她二十歲的外省籍老師談戀愛,不顧她單親母親的反對,嫁去台北。38歲時丈夫過逝,獨立撫養一女一兒長大。好不容易把孩子拉大了,堅苦的日子過去了,退休後享享清福,每天練練八段錦,讀讀英文。每隔些日子去照顧照顧鄉下唯利是圖的母親楊乖。

  楊乖78歲,35歲時丈夫癌症死亡。在北海岸的村落開雜貨店,人生以賺錢和存錢為目的。三個兒子都在大陸經商,雇用一外籍勞工照顧她,平時都是艾草及兩個媳婦輪流顧她。她覺得人生最可悲的是窮,遠離貧窮是第一要件。名譽是其次,名譽不好可以靠錢補充。她每天都懷疑她的傭人偷她的錢。

  艾草受不了母親的價值觀,常常意圖教育楊乖,她認為自己獨立堅強,讓兒女受良好教育,對自己身為母親的角色滿意又自傲。直到發現一向乖巧孝順的兒子是同志,才藝縱橫在法國留學的女兒帶回和黑人生的私生女,艾草長年建立的價值觀,被迫瓦解。她發現兒女跟她並不處於同一個世界,她孤獨、無助、憤怒。

  她的子女在思想行為衝鋒陷陣之餘,回頭接母親渡河,戰鬥痛苦時,知道母親是最大補給站。兩代之間永遠必須透過艱難的溝通來取得諒解,正如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

  艾草看到母親的保守封閉是與現實相抗衡的,金錢下的世界反而更加荒謬不實,她決定做個母親戰士帶著孫女,一同面對人類生存永不停止的挑戰。

  分享其中一句很值得被思考的話: 身為同性戀的兒子對著(仍在憂慮女兒未婚生子的)母親艾草說:「我們自己的選擇,我們自己會承擔。但我們還是永遠陪在妳身旁」 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決定負責,負責的同時,也是承諾會好好做自己(be yourself, but not selfish ),以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做自己想做的事,並且不影響親情的交融,這才是成人應有的作為。

 

人物介紹

  1. 案主艾草:吳艾草,58歲,生長於保守排外的閩南村落,年輕時為了跟大她二十歲的外省籍老師談戀愛,不顧她單親母親的反對,嫁去台北。艾草是台灣傳統社會中典型的,擁有堅韌母性的母親。在傳統村落長大的女性,思想自然帶有保守的成分。在劇中,艾草會向兒子學習英文、上網,顯示她也不願停留於傳統,想跟上時代的潮流。雖然他沒有辦法接受,但是他卻願意包容孩子不同於他的價值觀。
  2. 案母楊乖:78歲,在北海岸的村落開雜貨店,人生以賺錢和存錢為目的。三個兒子都在大陸經商,雇用一外籍勞工照顧她,平時都是艾草及兩個媳婦輪流顧她。她覺得人生最可悲的是窮,遠離貧窮是第一要件。名譽是其次,名譽不好可以靠錢補充。她每天都懷疑她的傭人偷她的錢。
  3. 案子宋海:同性戀者,但不敢告訴母親,心中一直放不下母親,認為母親需要有人陪伴,不敢離開家中。宋海是個非常孝順母親的兒子,他看到母親對姊姊未婚生子的事情傷心難過,擔心如果又向母親坦白自己是同志,母親會遭受雙重打擊,所以他決定向母親隱瞞這件事。同樣是社會存在爭議的愛情,相對於艾草與宋伶的勇敢追求,宋海對於自己的感情顯得較隱忍保守,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同性戀在社會上,比起其他如未婚生子的認同顯得特別且更具爭議,因為如未婚生子,至少是社會普遍認同的異性戀情分類。
  4. 案子宋伶:在法國讀書,與當地黑人分手後發現自己懷孕,未婚生下一名女兒,獨力扶養,但仍舊認為需要得到母親的認同,因此回台。宋伶是個思想開放的女性,她認為生小孩不一定要結婚,和小孩的父親分手也沒什麼大不了,她有自信與母親一樣,獨力將小孩撫養長大。在這過程中,宋伶也漸漸收起反骨的個性,專心為女兒付出。宋伶應該是在其中深深體會到做母親的辛苦;此外,她願意獨自承擔一切,卻也深知自己脫離不了與母親的羈絆,因此她希望母親能夠接受,如此心裡才會踏實。

 

問題分析與處遇方式

問題一:家庭內傳統價值觀與現代價值觀之衝突

  • 案主的母親認為案主沒必要將女兒送出國念書,其認為女生「無才便是德」,早點嫁人了事,不然乾脆做尼姑好了。
  • 案主的女兒,及案主在婚姻的觀念上產生衝突,一方抱持著傳統的婚姻關係理念,而一方則有著新女性,自立自強、不依靠男性的看法。
  • 案主的孫女在傳統價值觀中受批判,除了單親、無父外上有膚色差異等。 

傳統價值觀上,多保有男性主義色彩、弱化女性等觀念,與現代女性觀念不符,造成衝突。

 

處遇方式:

1.提供現代性別平等之性別課程、講座,讓家庭成員能有參加的機會。

2.舉辦親子溝通團體,讓家庭成員有一個合適的溝通管道,除對問題之溝通外,亦能分享其經歷,使家庭成員能互相了解、互相認同。

3.充權女性權力,使女性脫離傳統大男人主義。

4.舉辦社區講座,消彌社區傳統觀念,提倡婚姻自由、外籍配偶等相關概念。

 

問題二:單親媽媽及未婚懷孕

  • 案主的丈夫死後,由案主獨自撫養兒女成長。
  • 主的女兒,帶著她在法國與黑人所生的女兒回國,面臨許多問題,如家庭間的衝突、社會上的歧視等,使她面臨許多的無力感。

單親媽媽在社會上,大多處於弱勢,在工作、社會觀點、經濟上都處於較弱勢的第位。同時對於未婚媽媽,社會上有更多的歧視,配合傳統社會之男性主義觀點,未婚媽媽將碰上更多問題。同東方時傳統家庭中,常互相比較,面子等問題將會造成更多的家庭衝突。

 

處遇方式

1.提供單親媽媽就業輔導、經濟補助等相關之社會福利。

2.參與單親媽媽團體,讓單親媽媽在團體中找到認同感和支持。

3.未婚媽媽新生兒營養補助,凡未滿二十歲未婚懷孕至分娩二個月者之新生兒。

 

問題三:同志與家庭關係

  • 艾草面臨自己的兒子是同志,除了希望兒子能碰上可以改變他的女性外別無他法,難以接受自己兒子的性向。

同志議題在台灣,雖然漸漸的浮上檯面,也有越來越多與同志相關之議題產生。但此概念對於傳統社會依然是一個難以被接受或是認同的議題,尤其以異性戀主流化的社會中,同志於社會和家庭還是處於較弱勢的一方,同時同志的身分在於家庭衝突中也讓他們背負了更多的負擔。

 

處遇方式

1.舉辦多元性別文化宣導講座及相關認識講座,如同志ABC、LGBT文化介紹。

2.介紹並轉介至各相關單位和機構,如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中基地等等相關單位。

3.藉由各機構所舉辦之相關活動可以讓同志在家庭部份以及同志父母相互彼此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想說的話。

 

心得評論

   看完影片及做完報告,我們發現,傳統價值觀與現代價值觀有很大的差別,同時在家庭中因為價值觀的差別,容易造成家庭成員間的衝突,我們也一致同意價值觀的衝突在我們的生活中都發生過,像是有成員在夜唱晚歸的可否與家人發生衝突,或是在課業與社團,或是男女關係上都有衝突。而我們也認為,想要使傳統價值觀改變,相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要提出有力的證據,證明傳統價值觀的謬誤,例如以成績證明夜唱不會影響自己,或將夜唱朋友的名單交給長輩使其親自確認會去夜唱的不一定都是壞人或不讀書的小孩。

    而在單親媽媽及未婚媽媽中,我們成員中就有屬於單親家庭的成員,他也提出了許多單親家庭會碰上的困難,例如社會輿論壓力、經濟、陪伴等相關問題,例如他的媽媽經常上班沒有陪伴他,或是有長輩對他們的調侃等。他也提出了許多能改善單親家庭的想法,例如良好的觀念教育、經濟補助、建立良好家庭關係等等。

    最後是關於同志議題,成員們都同意也能正視或了解同志議題,配合現今當紅的多元成家議題,成員間都採取認同的意見,對於同志,除了喜歡的人為同性外,我們不認為其與異性戀者有不同,能依照自己喜歡的對象並與之共組家庭,應該是受到保障的。同時對於家庭對同志的看法,經過某些同學的詢問或調查,其實不少家庭成員也是認同多元成家的,有同學的家人認為多元成家可行,但對於多元成家及子女的撫養保持觀望或反對的態度,其認為同志撫養子女可能有較多的問題,在尚未討論出完好的處理方式前,她可能會反對。而所有的成員都有

同志的朋友或同學,而且也表示並不會排斥,也不認為同志與自己有差別。

    根據這些議題,我們也在上面列了很多處遇模式,希望在未來諸如此類的問題可以得到更多人的重視,同時也能改善這些問題。

  

資料來源

¢  公視人生劇展 母親系列-艾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lZp5NE2EqQ

¢  公視人生劇展 艾草

http://web.pts.org.tw/php/mealc/life/index.php?XPAGE=VIEW&XMAENO=1465

¢  98學年度性別平等教育學生網路閱讀暨電影欣賞心得寫作

http://lib.khgs.tn.edu.tw/asp/test98/gender/listb_person.asp?sn=250

¢  新潮世代下的傳統母親 《艾草》

http://castnet.nctu.edu.tw/castnet/article/1086?issueID=50

¢  我的E政府

http://www8.www.gov.tw/policy/welfare/page_01-02.html#g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和薰 的頭像
    和薰

    和薰之風

    和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