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興不興建核電廠的問題一直是大家都在討論的問題,核能的便利性及高效能,但是附加而來的也是高風險的傷害。這就是現在大家一直在爭論的事情。核電廠的興建所造成的正反效益,究竟是正面大於負面還是負面大於正面?

  先來說說核能的優點部分,挺核的人認為核能所產生溫室氣體會低於風力、火力…等等,而其他產能效率又不一定會比核能還要來得好,火力所產生的空氣汙染嚴重、風力在台灣部分也不一定有好的地點,考慮面積問題及風力問題就有很大的不足;所以核能之於台灣會不會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他所產生的空氣汙染非常的低微或是沒有,它所使用的鈾燃料,除了發電外,也沒有其他的用途;而核能發電的成本中,燃料費所佔用的比例較低,核能發電的成本也比較不容易受到國際經濟的影響,所以相較於其他發電成本來說是相對穩定的。

  但是反核的人則認為,核能所帶來的缺點太多,怎麼說呢?因為核電廠會產生放射性的物質,雖然占用的體積不會很大,但是卻具有放射線;而核電廠雖然不會產生大量的廢氣,卻會造成比較嚴重的熱汙染。最重要的是因為核電廠的反應器裡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如果遭遇突發狀況釋放到外面之後,會對整個生態環境以及人民造成極大的威脅和傷害。為了自己以及家園的安全,所以反核的人不贊同核電廠的興建。

  但是如果核能電廠繼續興建及營運,它可能的風險何在?

  因為曾經也在電視新聞上看到許多核四出包的問題,例如:電線卡住、管線衝突、材料泡水……等等問題,也因為建造核四的風險太高了,廠商無法統包,所以採取分包,但是分包卻導致採購管理一團亂,又因為公開招標導致標來的東西不一定與建設時間吻合。最重要的一點,台電也因為節省經費採取了最低得標,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安全性的問題就必須要非常謹慎的考量了。但是真的是只有核四才算是危險的核電廠嗎?在全球的十四座危險核電廠中,台灣的四座全都上榜了。有反核人士認為,如果台灣發生海嘯的話會導是核電廠損毀甚至是外泄的問題產生,但是卻有人回應,如果在台灣真的發生了海嘯,到時候以台北的地形來講都已經淹沒了誰還會去管核能有沒有外洩的問題。

  如果核能電廠停建,對台灣電力供應是否會有問題及如何因應?

  在以下這份報告中有指出,「不建核四,七年內不會缺電,事實是核四佔全部國內新建電廠裝置容量的19%,核四不建,不會缺電的保證,端視其它電廠能否如期完成,配合的供氣設施及高壓輸電線架設是否會遭遇抗爭而定。前經濟部長趙耀東曾在民國75年7月,以當時電力備載容量高達50%,而暫停核四興建計畫,但至民國80年,全國的備載容量就在五年內,大幅下滑45%達5%以下,面臨限電的窘境。今天國內電力備載容量僅及12%,不但難以承受任何一座大型電廠停機,更難因應將來經濟成長的需要。台灣因為人口集中及工業轉型的因素,造成中南部電量過剩,北部電量不足的現象,如果北部未能再規劃增加電廠,只有再提高「南電北送」的額度,不但有增加電力輸送損失及輸電系統負荷,還會提高輸配電系統跳電的風險。沒有核電,天然氣及石油又難以接濟,就有缺電的問題。核四興建的真相-永續發展組助理研究員 藍正朋根據台電的數據和備載容量,就算沒有核電也不會缺電,所以就算廢核了也是可以的。但是有沒有想過更長遠的未來,如果核電廠不興建了,那有沒有甚麼替代方案或是配套措施呢?在同一份報告中也有提到「1.民營電廠替代核四方案,經濟部在5年前推動電業自由化至今,共計三個階段,15家民營業者提出設廠計劃,但至今卻僅有1家完工運轉,其它電廠案均因土地使用及抗爭問題,不是計畫延後就是被迫放棄。2.天然氣電廠取代核四方案,天然氣供電比率將會提高到41﹪,如果新設電廠再採用天燃氣,供電比例將會高達50%,有過度依賴天然氣發電的問題。加以卸載液化天然氣的港口波高限制在1公尺以下,國內難以再找到合適的位址興建天然氣接收站,接收額外需要的一千多萬噸天然氣。另外因此每年增加二氧化碳排放770萬公噸,以每年每公頃森林吸收約20噸二氧化碳估算,計需增加近40萬公頃(約台灣七分之一的面積)的森林才足以平衡。3.提高發電效率取代核四方案,全世界許多傳統發電機組正在進行複循環機組的改裝以提高發電效率,結果是複循環機組一機難求,台電的改裝計畫因此可能延後。而且最新的複循環機組也僅能讓發電效率提高到45%~50%,而且必需使用清潔的天然氣為燃料,加以可以更新的機組增加之15萬瓩發電量,早已經併入國家長程電力供應計畫內,效果並未如預期般的大。4.設置小型電廠替代核四方案,於各地設置小型電廠,雖可減少輸電損失,但是電廠燃料的運輸與貯存將衍生許多環保問題;而且電廠單機容量愈小,發電成本愈大,較適合用於輸配電系統無法到達的偏遠地區,或於負載中心作為緊急支援之用,不宜用以替代主要電源。5.以再生能源代替核四方案,用太陽能發電需佔地6,750公頃,風力發電在離島及濱海地區較有可能,計需用地36,000公頃;海洋溫差發電實績尚少;潮汐發電必需有6公尺以上的潮差,而台灣地區最高只約3.5公尺;其波浪發電還在試驗階段;地熱發電對國內地質條件尚不符經濟性;水力發電也受限於水庫興建;可見再生能源只能做為補助性電源,不宜用以替代核四。(核四興建的真相-永續發展組助理研究員 藍正朋

  所以就以反核和反核四來討論,在台灣如果核能真的是必要的產能時,那麼為什麼要拒絕?說好聽是為了將來的後代子孫著想,但是就以反核和反核四兩者的論點來探討,前者是希望能夠將核能發電遠離台灣,讓台灣形成一個「無核社會」,這樣做是為了後代著想沒有錯,但是後續的發展呢?綠能源的發展、風力火力、水力發電,這些都能比核能所帶來的效益來的大嗎?後者則是希望能夠不要讓「危險的核電廠」出現在台灣,核能的確是有危險,但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是「核安」而不是「核廢」。眼光也必須要放長遠一點,如果真的能夠做到核安的話,那還需要核廢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和薰 的頭像
    和薰

    和薰之風

    和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