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個解釋

作者:凌性傑、吳岱穎

 未命名  

一、相關書訊

 

  近年來,由於政治的紛紛擾擾,搞得社會上人心惶惶;任何的事情都被政治戴帽子,什麼都要「政治正確」,連教育也被影響;關於「古文」的爭議,有人說艱澀難懂、有人說現在沒在用應被消滅等等;用實用和現代主流習慣的觀點來否定前人的東西,這是偏激的。文言文和白話文大相逕庭,只有內蘊的情感才能連繫古今。

  凌性傑和吳岱穎老師用親身經歷的事件和心情對照幾篇經典的古文來重新詮釋古人的觀點。文字充滿了感性與些許的傷懷,古文不再是教科書上的古文,而是為生命找一個解釋。在作家徐國能的推薦序中說「《找一個解釋》將高中課本裡,學生視為畏途的古文作品,用現代的眼光重新詮釋,可以說是用自己的生活與情感對古文作箋疏;也可以說是將古代經典,拿來當作自我生命的注腳。」

 

二、內容摘錄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如今這個社會已經把兩者合而唯一,巧立名目舉辦的餐會,往往兼有特殊的目的,非徒為吃而已。如果共餐者還有所謂的貴客,這貴客還要再飯前飯後多講兩句話,其中諸般奧妙便可能意會不可言傳,因為說了出來,官司就上身了。《吳岱潁:誰來晚餐——讀〈讀鴻門宴〉》

  我認為聚餐很難沒有特殊的目的,因為這樣聚在一起吃飯,才不會有缺席率的問題,而且正當吃飯時,聽一些同事或朋友、家人講事情,並不會有很多的疑問,這樣才不會拖延太多時間遲講重要事情。

 

  【法國社會學家波德里亞說,當代的消費行為是一種「符號」的消費,而不是商品的消費;它是一種超出人類基本生活水準的奇怪消費,摻雜了大量文化的、感性的、非理性的因素;它是一種帶有美學幻覺得,沒有歷史基礎的鄉愁,讓人不斷想要回去,依附在那些品牌的庇護下,才能安心。於是奢華變成一場夢,反覆出現在所有人渴望逃離現實的黑夜裡,又從黑夜侵入白日,成為合理正當的憧憬,對於未來的美好想像-隨心所欲地買、買、買……《吳岱潁:買出個未來——讀〈訓儉示康〉》

  為什麼要摘錄這篇呢?我覺得波德里亞說的好,現在大家的消費行為是種「符號」的消費,它不是一種生活必需的消費,只是一種對於品牌的盲目追求,覺得唯有品牌才有保障、安心,就像現代人瘋蘋果的風潮一樣,手機明明還可以用,但偏偏要花那不必要的金錢去購買它,只為了追求流行,實乃不智之舉。

 

  【他們都是有故事的人。在人生長河裡,歷史的洪流中,他們從幸福感受到無常,從紛亂體驗到美的信靠。嗜美成癖,於是要從普遍中找個性,從剎那裡找永恆。生命的歡悅,正在於有故事好說,正在於自己能夠給生命一個說法。唯有賦予意義與解釋,這人生才值得一活。然而修短隨化,每一代人不都問了同一個問題,意義何在?凌性傑給春天一個解釋——蘭亭集序〉》

  我摘錄這段文字的原因是因為作者只使用了十分淺顯的文字便詮釋了東、西晉之際文人名士的心境,他們在兵荒馬亂,世族南遷的時候,對於這種美的執著依然如初:在春天同一群文人在蘭亭酣觴賦詩;春光明媚、鳥語花香,在身旁的皆為知心好友,這不是種美還能是什麼?

 

  【「你快樂嗎」?有時候我們好害怕問自己這個問題,害怕陷落情緒的深淵,以至於無法自拔。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充滿了比較與競爭,有機事也要有心機。許多人為了身衣口食團團轉,當吃飽了、穿暖了,確反而不快樂了。不由得感嘆,這個世界要順我們的意可真難。】《凌性傑:酒後的心聲——讀〈醉翁亭記〉》 

  作者以疑問句做開頭,讓人有產生讀下去的興致,又描述出現代人在日常生活上會遇到的瑣事,讓人感同身受,最後的矛盾,更加增添對人生的無奈,是非常有去的一段文字。

 

  【我終於能夠體會,渴望相依相伴的那種心情。原來孤獨的個體,唯有一體感才能帶來完整的人生。在命運面前,徐志摩早就說過了,「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其難,相知其難,相守其難。究竟什麼時候開始的,我們認定彼此?認定彼此,是性靈上的至親。當我說你是我的命運,你的頭靠在我胸前,我知道我也是你的命運了。】《凌性傑:約定——讀〈答夫秦嘉書〉》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這道出了人生中許許多多的無奈和感慨,孤獨和寂寞,那種渴望的心境誰沒有過呢?但是我們要遇到對的人真的是何其的難?很喜歡這段文字,認定了彼此也認定了命運,當認定了一切,一切都會是好的。幸福是甚麼?莫過於,在我剛懂愛的時候遇到你妳,在我能夠愛的時候再見到你妳,僅此而已。

 

三、我的觀點

 

  吳岱穎作家撰寫的這18篇散文中,大部分的篇章都是有關他的生活經歷和古文「文言文」的經典段落來做結合,有燭之武退秦師〉、〈登樓賦〉、〈桃花源記〉、〈虯髯客傳,這些都是目前我在高中時期讀過的古文「文言文」,和我印象最深刻的篇章,所以在看這位作家撰寫的這些散文時,都會很容易了解他想要解釋給我們的是什麼意思或代表什麼義涵,我就一一的把這些有關作家生活經歷和古文做結合的篇章述說介紹以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篇章)

  一、燭之武退秦師:作者看完左傳的這一篇章後,打開電視就發現現代的發展與古時候看來沒有什麼很大的改變,人與人還是很多的猜忌,有了猜忌就有選擇,不管是國家大政、世界局勢……等,都與古時代差不多,作家就認為選擇是有問題了再來選擇,所以作者都是把該要選擇時才來思考,他才會寫說明天的事,就留到那時候再說。

  二、登樓賦:作者在大學時光的事情,而他和他同學都是從遙遠地山海匯聚的故鄉,來到這個人群擁擠的繁華北城,以為說有可能離開就要花半生光陰,即使有便捷的交通,那個不能遺忘的遠方都是不可能再回來了,作者介登樓賦來描述自己離鄉的思愁和感傷,然後再把自己的生活經歷述說。

  三、桃花源記 作者想表達古、今之人都有一個幻想祕境,而這祕境是從未被人給記載成地圖,而隨著時代的改變,這些祕境的名稱不停的被改寫,例如:陶淵明的桃花源、湯瑪斯摩爾的烏托邦,這些都是代表人們心理幻想的理想祕境。

  四、虯髯客傳:作者述說再考大學的那一段聯考時期,與朋友一起聊天打屁,但聊了很多令人不解的事情,而把聊到如果能在人生中輕易轉換人生跑道,換一條人生道路走是否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就這樣聊到古文裡風塵三俠的「虯髯客」,說他是多麼厲害的人,能看清楚自己不如別人,就轉畫人生跑道,使自己過的輕鬆一點。

 

  讀過〈訓儉示康〉文中不只一處提過希望後人能以「勤儉」訓勉,舉了許多無論是正面或是反面的例子來佐證,但反觀現今社會,世風日下,竊盜、搶劫……等犯罪案件層出不窮,只因為一個「貪」字,貪圖富貴、貪求功名,而導致他人財物或人身的傷害,此種風氣時不可漲!

  〈漁父〉、〈登樓賦〉、〈桃花源記〉哪篇不是作者以生命為紙,以紊亂的心情為墨,寫下千古流傳的篇章,隱含的,是說不盡的感慨。不過,他們的故事流傳至今,必定有太多懂他們、際遇相同、有同樣理想的人,並不孤單。

  人生越多的大起大落,越是經驗的累積,但是,其實一個故事便是一種人生,多吸取前人的經驗談,人生路上也許可以平順一些,有著「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之感,甚至還會發現在遙遠的某時某地,已經有個人為你排演過。看過越來越多的書籍,有各式各樣的故事,我發現再怎樣浪漫天真的想法,再怎樣狂放大膽的思維,在遙遠的某方,必定有人呼應,即便你可能看不見也聽不見。不管怎麼說,最終我們還是希望有人懂的,所以藉著文字,期待自己所為可以得到響應、分享自己的心情盼望得到關心,幾千年前如此,而今日亦然,我想本書作者替古人更詳細的詮釋心情之餘,其實一部分也在替自己的生命「找一個解釋」,並與我們共同探討,隨著思想的開放、資訊科技的發達,我們要分享自己是方便且快速的,且不必害怕文字獄的迫害,的確是該好好把握。

 

  這本書的內容多在闡述作者們的想法,從閱讀的古文中進而抒發自己的感想。

  這本書大多數篇章的古文我都在課本上讀過,看來十分熟悉,對於有點難以理解的作者的想法便不會覺得那麼艱澀難懂了;仔細比較後我發現凌性傑的部分較多是在抒發自己心中的諸多看法,並可以發現凌性傑的文筆較為犀利,比方說像是「政治是高明的騙術-讀郁離子」這篇,他以嚴厲的筆鋒譴責當政者的欺世欺民——我變得無法忍受,政治人物撒了漫天大謊,卻是以共業的形式要大夥兒一起承擔。

  我最喜歡的篇目是「資優神話的破滅-讀傷仲永」,其實說來羞愧,當初對這篇特別感興趣的原因只是被標題所吸引,因為自己不是所謂的資優生,便對作者的見解有濃厚的興趣:凌性傑指出台灣應該是全世界最多資優生的地方,為了成為所謂的資優生,台灣的莘莘學子們到底下了多少功夫在這上頭?又如要是有一塊真正的璞玉,該怎麼去做適當的琢磨,不至於淪落到升學體制下的犧牲者?在步入職場、社會、家庭的時候,當年資優的身分能讓他們不被現實生活所箝制,實踐其理想志向嗎?再看到古文傷仲永,王安石在文章的最後提到:「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人,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這段話非常有意思,凡夫俗子沒有天才的聰穎,要是又沒有適當的教育,到最後還能只是個凡夫俗子嗎?恐怕是無能的庸碌之輩吧!提醒了我應當更加努力學習,畢竟我不是個天生奇才,豈有不努力的道理?

  凌性傑吳岱潁2位作者在閱讀古文之餘,進而心中有所體悟,中國古文迷人之處莫過於篇篇有其內涵可加以議論;我仍需拓廣自己的閱讀視野,並建立獨一無二的、屬於自己的看法、見解,免得成為像作者吳岱穎在「人才養成遊戲-讀病梅館記」裡提到的,八股的寫作教戰守則扼殺了學生寫作文的思路,所文變得毫無生氣,只是一紙陳腔濫調。

 

  「找一個解釋」這一本書,內容是採用讀後心得的寫法,這種寫法的好處,就是可以理解跟自己不同的心得。從他人的想法去探討自己不知的一面,很有意思的一本書。書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一篇是凌姓傑的「酒後的心聲」,這段文章是讀醉翁亭記後的心得,內容是在述說「酒」對不同人、不同想法所發揮出來的效用會不同。

  文中也有提到很多不同的文章描述對酒的意思,像是「杯酒釋兵權」、豐子愷的一篇散文湖畔夜飲和曹操的短歌行中的一句:「慨當以慷,有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酒是一個可以讓你暫時忘記痛苦和是方壓力的東西,能夠帶來短暫的快樂,但是酒醒了,日子一切都恢復正常,所以「酒」的效用,還真的是要見仁見智!我想這就是坐著凌姓傑為什麼對歐陽脩的配服,佩服他急是在最窮困的時候,也不會忘記對美的追求。這也是我們從這學期上醉翁亭記所要理解到的最終含意吧!

  在如此繁忙而且壓力沉重的社會之下,人們必定要找出釋放壓力的方法,不仿利用歐陽脩的角度來看看這世界吧!如果你的視野夠寬廣,志向夠遠大,不必因為有挫折就因此停下腳步甚至是放棄,因為一旦放棄簡直就是得不償失,何不藉由小酌一番來書毀一下壓力,讓危機變成轉機?

 

  「找一個解釋」,為什書名會如此定名呢?他所要找的那一個解釋又是甚麼呢?書裡許多的篇章,說不上是哀愁,而又像是把我們陷溺的青春給說盡了。我想說是,拋開那些夜夜笙歌的光彩,極速飆升的狂歡,餘剩的我們的人生,究竟有甚麼值得?甚麼不值得?我們明瞭自身於天地的渺小,那些瑣碎的道路,細微的生活,就更顯得彌足可貴了。而我們生命的倥傯,關於活著,關於死去,作者代王羲之有了這樣的體悟:「沒有甚麼不一樣的,死生亦大矣。沒有甚麼不一樣的,我們終究是在同一條路上,想著一樣的盡頭而已。為求在身命春光朗現處,給自己一個解釋,給無邊的春天一個解釋。」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忽然這一切都豁達了,似乎從春光裡就尋得著未知的夢、未完的歌。但是那愛情呢?愛情的純然、完整、美好,常是一體兩面,而我們總是宣示未來是永遠的存在,但「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又有誰能像徐志摩這般體悟。
  「我多麼害怕那樣的情境,故友音書絕,彷彿也與從前的自己告別,難道就只能像走進圖書館的鍾怡雯,嗅著上了年紀的書本宛如老人衰敗的體臭,與那些悠悠游出的書魂一起對話?但他們是只說不聽的了,即使眾聲喧嘩,也是一股脊背難忍的寒涼。」朋友何其重要,終究不能以書來替代,當我們面對世界的寒涼,彼此享有的溫暖如冬陽煦光,「好友如同一扇窗讓世界變開闊」,分享的時光、分享的快樂,都是我們值得珍惜存留的。
  書裡許多的描繪,對這時代的呼喚、感召,像是緩緩行進的夢,彷彿有個誰聽見了我們,說出了我們,回答了我們。當然還有其他的、懸而未解的難關,透過這本真誠的書,我想它具體而微的表達出積極、不放棄、甚至是豁達的精神。我們終是與眾不同的,就瀟灑走一回,雖有憾恨,最後仍能不悔,何彷吟嘯且徐行,這艱險的路等著我們向前邁進。

 

四、討論議題

1

  Q快樂是物質上還是心靈上,哪一個比較重要?

  A:我覺得要追求的是心靈上的快樂,因為快樂是由內而外的快樂,一旦你有了心靈上的快樂,就算你物質上不滿足也不為因此而沮喪。

 

2

  Q在「政治是一種高明的騙術?-讀郁離子」中,作者對台灣的政治提出了質疑,認為許多當政者皆在欺瞞算計,那麼是否有一監督機制是能讓當政者的作為被攤在陽光下檢視、無所遁形呢?台灣政界該如何擺脫一般來說相當負面的形象,建立一個清廉有為的好政府?

  A我們有立法院來幫普羅大眾執行質詢的動作,每次可在新聞上看見立委們盡責地質詢執政官員們。但同時,立法院給人的形象也偏向於負面呀!院內打架、謾罵的事件不在少數,連督政的機構都讓人擔憂,台灣政界是有的努力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和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